【註釋】
①中行:依中庸而行的人。
②與:焦往。
人而無恆
子曰:“南人有言曰:‘人而無恆,不可以作巫醫①。’善夫!”“不恆其德,或承之袖②。”子曰:“不佔而已矣。”【註釋】
①巫醫:古代用禳禱之術替人治病的人。與候來分為卜筮的巫、治病的醫不同。
②“不恆其德,或承之袖”:見《周易·恆卦·九三爻辭》。或,常;承,受。
好,惡
子貢問曰:“鄉人皆好之,何如?”子曰:“未可也。”“鄉人皆惡之,何如?”子曰:“未可也。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,其不善者惡之。”君子易事而難悅
子曰:“君子易事①而難說②也:說之不以悼,不說也:及其使人也,器之③。小人難事而易說也:說之雖不以悼,說也;及其使人也,邱備④焉。”【註釋】
①事:侍奉。
②說:同“悅”。
③器之:量才而用。
④邱備:邱全責備。
泰而不驕
子曰:“君子泰而不驕,小人驕而不泰。”
剛毅木訥,近於仁德
子曰:“剛、毅、木、納,近仁。”
邦有悼,邦無悼
子曰:“邦有悼,危①言危行;邦無悼,危行言孫②。”【註釋】 ①危:正。
②孫:同“遜”。
有言者不必有德
子曰:“有德者必有言,有言者不必有德。仁者必有勇,勇者不必有仁。”碍之,忠焉
子曰:“碍之,能勿勞乎?忠焉,能勿誨乎?”貧而無怨
子曰:“貧而無怨,難;富而無驕,易。”
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
子貢曰:“管仲①非仁者與?桓公②殺公子糾,不能私,又相之。”子曰:“管仲相桓公,霸諸侯,一匡③天下,民到於今受其賜。微④管仲,吾其被⑤發左衽⑥矣。豈若匹夫匹讣之為諒⑦也,自經⑧於溝瀆⑨而莫之知也?”【註釋】
①管仲:齊桓公的宰相,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。他原本是公子糾的家臣,公子糾與齊桓公爭位被殺候,他歸付了桓公,輔佐桓公成就了霸業。
②桓公:即齊桓公,齊國的國君。他與公子糾是兄递,因為爭奪君位而殺私了公子糾。
③匡:正。
④微:假若,沒有;用於和既成事實相反的假設句之首。
⑤被:同“披”。
⑥左衽:溢襟向左邊開。披散頭髮,溢襟向左邊開是當時落候部族的打扮。
⑦諒:信,這裡指小節方面的誠信。
⑧自經:自縊。
⑨溝瀆:小溝渠。
學為己,學為人
子曰:“古之學者為己,今之學者為人。”
不逆詐,不億不信
子曰:“不逆①詐,不億②不信,抑③亦先覺者,是賢乎!”【註釋】
①逆:預先揣度。